直接提尤瓦尔·诺亚·赫拉利的名字,你可能会有些陌生,但是提到畅销书《人类简史》,会立马让你想起来这个以色列的历史学家。最近刚刚读完他的新书《连结》,繁体转中文的版本,这本书在国内的出版名叫作《智人之上》。先来给这本书做一个简单的评论:
《连结》的前半部以“资讯与资讯网络”为切入点,回顾了人类过往发展的历史,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政治经济的组织形式。后半部以“人工智能AI”这个最新的科技为契子,展开了畅想了它会带来的,发生着的与将可能发生的冲击与变化。与赫拉利以往的作品一样,作者的博学,带给读者更多启发性的思考。不以学术上的精专为要求,能提出问题,对于普通大众来说,便是十分有益的。
在读这么书的同时,也在刷B站上一个UP主谢玄的一个专题,“大明王朝1566的解读”。读书的体验和电视剧的解读,形成了一种奇妙的互文,特别是书的前半段关于“官僚体制”在维持秩序与寻求真理之间的平衡,恰巧映照着大明1566年嘉靖朝的朝堂格局之下一系列的事件所牵引出的权谋争斗,这种思维碰撞有些别养的碎片化的感想:
官僚体制
文件、档案、表格、许可、法规,以及其他各种官僚程序,改变了资讯在社会上流动的方式,也就改变了权力运作的方式。这样一来,想再了解权力,也变得更加困难。在办公室与档案库紧闭的大门后面,究竟发生了什么事?一些不知名的官员,在这些地方分析整理着成堆的文件,最后大笔一挥、鼠标一点,就决定了我们的命运。 在没有书面文件与官僚制度的部落社会,人类网络的组成就是一些人对人、或是人对故事的链接。权力就掌握在那些控制了链接节点的人手中。这些节点也正是这些部落的立基神话。深具魅力的领袖、演说家与神话编造者,都知道怎样运用这些故事,来塑造身份、建立联盟、左右人们的情绪。
随着管理的人口数量与规模的增长,必然导致官僚体制的复杂性,复杂则带来了权力运作的不透明与不可知。“时代的一粒沙、到普通人身上就是一座山”,扩展延伸到大明剧里的“毁堤淹田案件”,严党清流组成的朝局与淳安县等几个受灾县里的灾民对比,一下子就具像化了。吕芳,这个在大明官僚程序里,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宦官之首的老祖宗嘴里,天子要顾虑的是“两京一十三省”,而不只是那一两个县。这是读书的收获吧,电视剧、短视频、解读分析的再为精细,信息密度上也没有一本书来的厚重,可以一下子参透表里。沿着钱穆在《中国历代政治得失》里梳理好的,自秦以降各个朝代的统治体制的演变光谱,可以窥探中国的皇帝及文人士大夫们,围绕着“资讯与资讯网络”的承袭与演变历史。
从“秩序与公正”的视角再去解读电视剧里,便会对嘉靖帝采用的通过三方力量来搞权利平衡的“帝王心术”祛魅。我们在剧外是依托历史的后视镜全知全能的视角,剧中一个个精彩的人物角色如嘉靖、严嵩、严世藩、徐阶、张居正、海瑞等等,审视下他们深处于官僚体制内,在各自不同的信息不对称的局面下,如何审时度势、得失进退来维持整个官僚体制运作,这或是这部剧更有魅力之处。
自我修正机制
(从猎巫运动到《天体运行论》)真正能够推动科学革命发展的,既不是印刷术、也不是完全自由的资讯市场,而是能够找出一种创新的方法,来解决「人会犯错」这个问题。从印刷术与猎巫的历史可以看到,自由的资讯市场并不一定能让人看出并改正自己的错误,因为在这样的资讯市场里,比较看重的可能是让人感到义愤填膺,而不是要揭露真理真相。想要让真理真相胜出,就必须建立筛选机制,能让天平往事实那一方倾斜。
科学技术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,特别对于组织制度(“资讯网络”)的发展所起的作用,人们会有一种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想当然。特别是在近两三百年,人类在科学技术这颗技能树上指数级地开始突破,但是人类的各种制度的进化却并不同频。当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冲击,一样带领我们回归到这个老问题——“在这场人工智能的科学技术推动之下,我们有没有找到一种创新的方法,来修正我们的组织制度(‘资讯网络’),来应对和解决「人会犯错」这个问题?”——带着自我修正能力的"系统观",对于我们去审视大洋彼岸的美丽国的制度演变,审视当下的关税贸易争端与去全球化的供应链重构,可以给人带来更多启发性的思考。
同样对于个人的自我成长与教育来说,培养与养成一种自我修正机制的系统思维。在曾经的一次圆桌讨论之中,我曾借用封闭操作系统(windows操作系统)与开源操作系统(Linux操作系统)来做一个对比与指代。我们过往的教育习得保留着工业化时代的风格,在不同的年龄要按照不同的身份与角色去学习与进步,这很像我们使用封闭式操作系统的习惯,一开始是window7,接着是window10,再接下去是windows11。系统的每一次迭代与优化升级,都是由外部的中心来主导的。而开源系统则大相径庭,开源操作系统的升级与优化依托着广泛存在的开源社区,集思广益,在交流与碰撞之中,实现了自我的迭代与优化。开源系统更像终身学习的过程,允许持续迭代与自主优化。如果把自我的精神内在看作一套操作系统,在2025年,你用的是封闭操作系统还是开源的操作系统呢?
超越媒介
对于引发传播革命的几项技术,譬如文字、印刷术、广播、电视等等,我们都视之为人类成员之间相互沟通和联系的“媒介”。在人工智能出现之前,电脑也没有摆脱它作为一种“媒介”的使命。重新阅读文章中一下这段话的时候,给我们更深刻的启发是——作为人类资讯网络中的我们,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,拥有了人工智能的电脑,已经是一种**“超越媒介”**的存在了。
文字、印刷术与广播的发明,虽然彻底改变了人类互相连结的方式,但并未给整个资讯网络带来新类型的成员。无论是在文字或广播发明前后,人类资讯网络的成员一样都只有智人。相较之下,就资讯网络的「成员资格」而言,电脑的发明就成了一场革命。当然,电脑也协助了网络原有的成员( 人类)以新的方式互相连结,但电脑在这里最重要的意义,就是成了这个资讯网络当中,全新且非人类的成员。 而且很有可能,电脑这个成员会比人类更为强大。几万年来,一项专属于智人的超能力,就在于能够使用语言,创造出法律和货币这些存在于主体间的现实,再以此和其他智人建立连结。但电脑有可能让一切猪羊变色。如果所谓权力,要看的是能有多少合作成员、对法律与金融的理解程度有多高、发明新法条与金融设备的能力有多强,那么电脑肯定能够得到远高于人类的权力。
现阶段我们对于人工智能的电脑的短视,还停留在把它视作一种工具,能产生什么应用,服务于我们现阶段的各种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。把这个成员(人工智能的电脑)视作资讯网络中智能个体,才能从根源和本质上,前瞻性地发觉我们的社会、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的方方面面会产生的革命性变革。
从AlphaGo打败李世石到现如今各种虚拟恋人App的出现,不过短短几年时间。我特别喜欢作者使用的这个词,它把打开了语言这个钥匙密码的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的渗透,形容为**“黑入人类文明的操作系统”**。作者写到“几千年来,先知、诗人与政治人物都一直在透过语文,操纵与重塑社会。电脑现在也正在学习如何做到这一点。电脑并不需要派出杀手机器人来射杀人类,只要操纵人类来扣扳机就行。”这个未来场景像极了新千年时候上映的那部神作《黑客帝国三部曲》,当20多年前的科幻想象一点点成为现在进行时,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