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六月份时候,在抖音里,刷到了《长安三万里》的预告片。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,不仅仅只有悟空与哪吒,许多璀璨星河的人物,都值得传唱、值得拍成电影,追光工作室会用这么长时间,把目光锁定在盛唐的这两位诗人——“高适与李白”,让我对即将上映的电影,怀上了一股始自少年的好奇心。

在五月单期的《单读》杂志中,读到了景凯旋教授(主要研究方向唐诗及东欧文学)的访谈,于是买来了他一本书——书名仿了茨威格那本《人类群星闪耀时刻》——《再见那闪耀的群星》,一本讲述了“唐朝”二十位知名诗人的随笔。搭配上另外一部纪录片“千古风流人物(1-3)”,那些在少年时代耳熟能详的诗人们,一下子鲜活了起来。在做完了这些准备功课之后,终于等来的这部电影上映。

说说电影。

电影颇长,168分钟,但开篇第一个镜头,漠北边塞的全景,一下子就让我有种悲从中来的感觉(这不争气的老泪啊)。编剧这次很给力,一明一暗的双主角设置,中间通过各种的际遇,穿插着带出盛唐那些久负盛名的诗人群像,转折处的“安史之乱”,带出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重大转折,将故事推向了关外的大战,谋略尽显、干净利落,结尾洒脱不煽情,颇有一股子“事了拂衣去,深藏身与名”;影片几处的特效,也是深得我心,一是黄鹤楼上诵读崔灏的诗歌,以诗入画而出的“烟波江上使人愁”,第二个是李白咏诵《将进酒》,驾鹤腾云、携友漫游天际,这般雄浑瑰丽,才能是“谪仙人”啊!其他诸如剑器舞、胡姬的拓枝舞,黄鹤楼、长安城,真是值得你去一睹芳颜的盛唐。

说说故事里的双主角,李白和高适;

李白诗仙盛名,为世人传颂,自是无需多复述;不为人知的,是高适。盛唐那些诗人里,高适曾官居淮南、剑南节度使,封渤海县侯,而且是那闪耀群星里政治智慧最高的一位。

唐朝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,景凯旋教授书中所凝练的二字最是精辟,它属于唐朝,且只属于那个盛唐——“狂狷”

何谓狂狷——“狂者进取、狷者有所不为”;

如果李白代表着浪漫主义极致,道家仙风道骨、放诞不羁的肆意汪洋,那高适大概就是那有所不为、谨行慎言的行走人间。选择李白和高适这双主角,不仅仅是十分的讨巧,甚至有种互为表里一般的相互映照。出将入相,自古以来便是读书人心中那一道圭臬,而长安“三万里”,这三万里就是横亘在唐朝士人们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,所以李白不属于这人间,他是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,而唯高适走完了这三万里,出将封侯之路。

狂狷自唐以来并不是个贬义词,后世人用了很多的词语去诉说这股子激昂与进取,狂浪者繁,有所不为者寡,所谓狂狷,真的是一个时代给予一个时代的内在禀性。

说说文化DNA

唐诗啊!真是刻在国人骨子里的文化DNA之一;

所以影片的结尾之处,一段妇孺老幼、各地方言朗诵的唐诗,一下子就能让电影院里的每个人共情,更别提观影的途中,每当一位诗人出现,一首诗出现,都能听到周边家人和小朋友低声的跟读;

特别喜欢这个电影上映后看到的一句短评:“语文的教育不要总是告诉我们诗人要表达什么、要体现什么,要是早知道这个诗歌创作的背景,我当年也不至于那么头疼被这唐诗啊!”

我们需要这样体裁的电影,让我们回到历史的时空中,感受到诗歌的美丽,它不仅是一次美学的教育,更是文化上的传承;如果李白只是小朋友心目中王者荣耀里的那个最强刺客,那就真是贻笑大方,是我们的教育的悲哀了。

最后附上两个链接,看完电影后供大家做个延展阅读:

景凯旋:《再见那闪耀的群星》

“千古风流人物(1)”

就像电影里最后说的那样:只要诗在,书在,长安就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