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年的一个下午,我一个人在树林的小斜坡上晒着太阳看书,突然之间不远处草地里蹿出来一只黄鼠狼。它发现我之后停顿了几秒,远远的看了我一眼,随即又蹿进了草丛里。我清晰的记得被惊吓到的感觉和它那受到了惊吓的眼神,竟有一种相忘江湖已远的飘零之感。

去年我一个人在山里骑行,有那么小半个小时,路上一个人都没有,我坐在路边喝水,明亮的阳光透过树冠层漏在身上,耳畔偶尔流过风声鸟鸣,整个森林就剩下一个人的粗重呼吸。照片里我在拥抱着没有PM2.5的原始森林,照片之外我是一只被森林困住的“野兽”。

十多年前,这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南国小镇下了一场大雪。那个雪夜的清晨,我穿过了大半个城市,去到了近郊的一片小树林。我躺在松林中间的一块平地上,看着雪花从上空松林“天井”一片片的飘落下来,聆听着尚未醒来的树林,恍惚的岁月里真像是一场尚未醒来的梦。梦醒来,即使沿着来时的路,可又怎能踏雪无痕呢?

这是记忆里闪闪发亮的段落,是我和“看不见的森林”的缘分。

一件很黑色幽默的事:这本《看不见的森林》出版的2014年,频繁出现在各种杂志和媒体评选的“2014年终极读书清单”之列。时至今日,在豆瓣上,关于这本书,却有这样一串数字:125人在读,301人读过,3647人想读。

书的末尾写到:“森林伴随我们进入文明社会,埋藏在我们灵魂深处。”可问题是我们的灵魂被埋在哪里了呢?所以固然这清新恬阔的林中自然笔记,以一种小而美的姿态试图唤醒更多人对自然和生态的关注,可如波涛般的媒体聚焦热度散尽,一排排“点赞”之后,有多少的人真真正正的停下了脚步、拿起了书,把这份关注,去落到了实处呢?豆瓣的数字虽然取样小,却也不失其真。这是生活在“钢筋水泥森林”里的一代,他们的森林,在植物园、在动物园、在博物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