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要评个最配合观察奖?

当时间来到第五天,我脑海里突然蹦出个问题:“如果我们这个隔离点要评最个配合观察奖,我大概有机会争个铜牌吧?”

数字游民,通常意义上,数字游民形容的是这么一群人:只要有电脑、手机和网络就能养过自己(就要上班工作),并主动选择一种“逐水草而居”的旅居生活。

听完这个词条,今天无聊的知识是不是有增长了一丢丢呢?

为什么说到数字游民呢,因为大概两年前,我的工作已经开始往数字游民这个方向转型了。怎么说呢?就算今天你把我放进梦天实验舱,就算你今天把我扔过去南极科考站,只要有网络,那就得上班。

你瞅瞅这两天我更新的速度慢了,因为当隔离点的大家还在睡回笼觉的九点一刻,我已经在电脑面前就位,兢兢业业地开始工……作……了啊!从九点一刻到下午三点半,除了中间短短的吃中饭时间,屁股就如同涂上了502的胶水,牢牢的粘在椅子上。“空间换时间”,也许是因为活动面积不超过十五个平方,这两天的工作效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,这该让我的领导和客户惊喜又意外了吧!所以你说我们这个隔离点要是评个“最配合隔离观察奖”,我是不是很有机会争个冠军啊?不行的话,拿个铜牌也行!——奖牌上就刻几个字:“拜拜了您,别再回来了!”

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不工作是搞坏心态的最大障碍。

当时间来到第五天,听到需要“做好再隔离十天准备”的消息时,微信群里炸开了锅,甚至还有了一些小小的争吵,我只是去个洗手间,聊天记录就有了一百多条。情绪的源头,主要都是来自被动的没法工作,面对不确定性的惶恐与焦虑。不是每个人的工作都如我一般有“数字游民”的特性,并没有受太大的影响,但看看昼夜不停连轴转的防护与医护人员,对他们而言,在观察点呆了三个月,对于他们而言,这何尝不只是一份工作而已呢?

共情是一种很难得的品质,同理心是需要刻意练习。对于在防疫期间把微信群当作痰盂的做法,我特别想引用“法外狂徒”罗老师的话:“虽然不违法,但不道德。”

2020年新冠疫情刚开始爆发的时候,我刚好在一家医疗器械公司。因为本地没有口罩生产企业,所以当时公司立马投入到了口罩的生产过程之中。从引进设备、到生产调试、编写文档、审批送审,到第一只口罩出场下线,整整两个月的时间,没有假期,连轴工作。熟悉新设备,学习新的PLC语言,编写技术文档,通宵大夜没少熬过。这大概也是我呆在隔离点心态很平稳的原因吧,经历过“争分夺秒”节奏的疫情防控工作,有了域阀,这“不添乱、不添堵”的配合疫情防疫工作对我来说,已经简直不要太好了……

儒家讲“修齐治平”,如果确实没法子工作了,那就找点可以改善工作状况的事;再不济,跑步去吧!先跑个十公里,十公里不行,那就跑个半程马拉松,用身体来带动情绪,是很有效的办法;最后还是不行的话,看看我写段子,实在不好笑,那还有心理咨询热线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