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逢

在朋友的家中瞥见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《平凡的世界》,聊起这本小说。朋友听着我如数家珍地讲述着电影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,睁大了双眼,一幅“你说你想逃,偏偏注定要脚”的表情。

我不知道,这是在赞美我那跑赢了时间的脸,还是在说我那颗跑赢了时间的心。

读这本小说的年纪,是和小说里主人公孙少平年纪一样,十六岁,2003年。那是我阅读记忆里的早年岁月,有两个月的时间,每天中午下了课回到家,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,端着饭坐在15寸的纯平显示器前,看满两个小时的书。一个小时六十分钟,一天两个小时,两个月六十天,加起来是7200分钟。

那个时候电脑跑着window98的系统,上网得用“三长一短”的“猫”,在那个电脑和网络还是稀缺品的年代,我还是时间银行的大主顾。而如今kindle已经换了三四代,网速也直奔着“5G”、“6G”撒欢,互联网已经来到了3.0,时间却已成了我手里算盘上的珠子。

对比所谓的主旋律电视剧的标签,我还是喜欢来的慢一些的小说。消费小说的背景地山西和陕西,就像是消费习酒一样,隔靴搔痒。年轻人眼中看到的是他们《小时代》,中年人看到的是他们的“小时代”,你用来崇拜、我用来感怀,无所谓好与坏。

我喜欢小说,一是是因为小说里有更多的细节,更能了解到那个时代里轰轰烈烈发生着的一切。二是因为,书是三维世界的“虫洞”,而读书,是一种沉浸,一次遁隐,一场“重逢”。

暗号

音乐是一种超越时空、不被染色的存在,我们不自觉的把音乐镌刻进了时间和浮尘浇注起的记忆,存在记忆的角落里,在往后的某个时间节点之上,让我们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恍惚情愫,在模糊的视界里瞻看往事前身。

在被周杰伦所标识起的青春岁月里,最是爱听《暗号》,有八成大概是因为《平凡的世界》,因为孙少平和田晓霞。那样的一段柏拉图式的爱情,确实满足了正当年的少年对于爱情的所有幻想。

田晓霞被洪水吞噬的那个章节,是我不太敢重读的段落,以至于模糊了细节。高中时候有三次,我一个人看书看的,哭的一塌糊涂。从古往今数,分别是紫霞的死、黛玉的死,还有田晓霞的死。因为我高中班上有个同学就叫田晓霞,于是这就成了没说出过口的陈年往事。

鲁迅先生的话里说“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”,我一直认为用来评断“孙少平和田晓霞的感情”很合适。可现实要比现实主义的小说更加的残酷,当你回忆青春的时候才发现,悲剧是自己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自己看。

再一次听《暗号》,我终于明白了一些我解释不了的事,那几句歌词是这么唱的:

“我害怕你心碎”

没人帮你擦眼泪

别管那是非

只要我们感觉对

从那个时候起,大概我就一直在等一个帮她擦眼泪的人,可惜,爱的时候不懂,懂的时候不爱。

季大师送过我一本书,名字叫做《零》,一个叫做松田行正的日本人的书,书中记载了11*11套符号系统,121种“暗号”,真是一个完美的注脚。

命中注定

《平凡的世界》这本小说里,最是记得孙少平和田晓霞在电影院重逢的那个场景。读那个章节的时候,窗外正下着雨,而耳朵里是听的是庾澄庆那首命中注定。这些元素相加在一起,便有了我挚爱的两段对白之一(另一段来自“黄永玉和张溪梅”):

他正在人群瞎挤,突然愣住了。他看见田晓霞穿件米色风雨衣,两手斜插在衣袋里,正在几步远的地方微笑着看他。他僵立在原地,脸顿时象火一般烫热。

她走过来,仍然微笑着,伸出手,说:“我以为这是在做梦。”

“是……我也这样认为……”他握了握她的手。一阵难言的沉默。

“你现在是去看电影呢?还是到我家里去呢?”她掏出一张电影票递到他面前。

“不,你去看吧……我……”他的脸仍然象火烧一般。“我已经看过一次了……不过,如果你愿意的话,我建议你也别去看了,咱们到我家里去吧!”晓霞似乎故意表现出一种矜持的态度,但显然很难掩饰她的激动。

……

“何去何从?”她笑着把手中的票晃了晃。

“我当然放弃了‘复仇’!”少平脸上的燥热渐渐消退了。

晓霞嘿嘿一笑,她很快把那张票向旁边“钓鱼”的人处理掉,便引着孙少平向地委走去。

我时常想象着一个下着雨的傍晚,她穿着米色风雨衣,两手斜插在衣袋里,正在几步远的地方微笑着看着我的情景。

我会上去对她说:

“你现在是去看电影呢?还是到我家里去呢?”

……

你看,我写的还是太俗了。